技术文章
article
冷间 | 室外计算温度tw | 夏季通风室外设计计算温度 | 冷间设计温度tn | 冷间设计相对湿度 | 冷间进库温度 | 冷间出库温度 | 冷间冷加工时间τ |
冷藏间 | 30.6℃ | 27.0℃ | 0℃ | 90% | 25℃ | 0℃ | 24h |
(1)维护结构传入热Q1
根据公式:
式中 K—维护结构传热系数,单位W/㎡·K;
F—维护结构传热面积,㎡;
a—维护结构两侧温差修正系数,查《制冷装置设计》表2-2-2可得;
tw—维护结构外侧计算温度℃,当计算外墙、顶棚时,按规定值取;当计算内墙地坪时,按邻室温度规定值取;
tn—冷间设计温度℃。
围护结构名称 | 面积㎡ | 平均传热系数 | 高度修正 | 放大系数 | 热负荷w |
东外墙 | 345 | 0.23 | 1.15 | 1.2 | 3350 |
西外墙 | 345 | 0.23 | 1.15 | 1.2 | 3350 |
南外墙 | 145 | 0.23 | 1.15 | 1.2 | 1408 |
北外墙 | 145 | 0.23 | 1.15 | 1.2 | 1408 |
屋面 | 775 | 0.18 | 1.15 | 1.2 | 5890 |
地面 | 775 | 0.3 | 1.15 | 1.2 | 9818 |
合计 | 25224 |
(2)货物放热量Q2
式中 Q2a—食品放热量;
Q2b—食品包装材料和承载工具的热量;
Q2c—食品冷加工过程的呼吸热;
Q2d—食品冷藏过程中的呼吸热;
G′—冷间每天进货量(kg);G′=72000kg
h1、h2—货物进出冷间的焓值kJ/kg;
τ—货物冷加工时间,s;本次设计中设置货物冷加工时间为24小时
B—货物包装材料和运载工具的重量系数;
Cb—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的比热,kJ/kg·K;
t1—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进入冷间时的温度,℃;
t2—包装材料或运载工具在冷间内降温终止时的温度一般为库房设计温度,℃;
q1、q2—鲜果冷却初始、终止温度时的呼吸热,W/t;
Gn—冷却物冷藏间的最大冷藏量,kg,Gn=900000kg。
冷藏间:
Q21=80.2Kw+3.2Kw+6.1Kw+15.7Kw=105.2Kw
冷间货物放热量Q2 | ||||||||||||
冷间 | G′ | h1 | h2 | τ | B | Cb | t1 | t2 | q1 | q2 | Gn | Q2 |
冷藏间 | 72,000 | 397.4 | 301.1 | 86400 | 0.1 | 1.51 | 25 | 0 | 149 | 19 | 900,000 | 70.7Kw |
(3)通风换气冷负荷Q3
式中:hn,hw—室内外空气的焓值,kJ/kg;
n—每日换气次数,取2次;
V—冷间内的净容积,m3;
ρn—冷间内空气密度,kg/ m3。
通风换气冷负荷Q3 | ||||||
冷间 | hn | hw | n | V | ρn | Q3 |
冷藏间 | 8.5 | 64.1 | 2 | 6190 | 1.293 | 10.3KW |
(4)电动机运行产生的冷负荷Q4
式中:P—电动机的额定功率(KW);
—热转化系数,电动机在冷间内时取1,在冷间外取0.75;
ρ—电动机运转时间系数,对冷风机配用的电动机取1,对冷间内其他设备用电动机可按使用情况取值。一般可按每昼夜操作8小时计算,则ρ=8/24=1/3。
冷间配置5台冷风机,每台冷风机电机功率为2.2KW。
11KW
(5)经营操作冷负荷Q5
式中—库房照明冷负荷;
—库房门开启冷负荷;
—库房操作人员冷负荷;
—每平方米地板面积照明耗冷量,冷藏间可取1.74-2.30W/m2,操作人员停留的加工间、包装间等可取5.82W/m2;
A—有效照明面积(m2);
V—冷间内净容积(m3);
n—每日换气次数,取2次;
hn,hw—室内外空气的焓值,kJ/kg;
M—有空气幕时的产率修正系数取0.5,不设空气幕取1;
ρ—冷间内空气密度,kg/ m3;
0.125—每日操作的时间系数;
—每个操作人员产生的耗冷量(W),冷间设计温度高于或等于-5℃时取279W,冷间设计温度低于-5℃时取419W;
—操作人员数,取4人。
1.5KW+2.7KW+0.1KW=4.3KW
各冷间冷却设备负荷Qq
Qq= Q1+ Q2+ Q3+ Q4+ Q5
各冷间冷却设备负荷Qq汇总表 | ||||||
冷间 | Q1 | Q2 | Q3 | Q4 | Q5 | |
冷藏间(KW) | 2.5 | 121.5 | 10.3 | 11.0 | 4.3 | 149.6 |